从平民视角解构北京小人物
2023-07-30 21:00:11 江南时报


(资料图片)

鲁奖得主石一枫做客西善桥分享新作《逍遥仙儿》

从平民视角解构北京小人物

7月27日,由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联袂南京止一堂文旅公司举办的“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系列文学活动迎来第17回——鲁奖得主石一枫做客初见书房,与居民读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师生共谈最新长篇小说《逍遥仙儿》。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徽昭任学术主持。

由教育入题讲述时代痛点

《逍遥仙儿》为读者解构了一幅当下北京众生相。小说围绕三个家庭的育儿征途,呈现出各家的欢喜哀愁,反映了个体在繁复都市生活中进行自我确证的惶惑。

“来源于生活是小说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所写题材如果源于作家个人生活,会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石一枫说。

石一枫著有长篇小说《漂洋过海来送你》《入魂枪》《心灵外史》《借命而生》等,小说集《世间已无陈金芳》《特别能战斗》等。此次创作《逍遥仙儿》,石一枫觉得跟从前的写作体验有所不同。首先是幸运。石一枫自称是“偶尔”带带孩子的爸爸,这一身份为他书写《逍遥仙儿》提供了丰富灵感。小说中人物角色都提炼于他在孩子课外班上认识的家长,小说开头游泳班倒闭老板跑路的情节他曾亲眼目睹,他也曾去商场里找人退过钱……

“毋庸置疑,如果作家能够讲跟自己有关系的事,那么他的写作会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写作状态本身就是很快乐的。”石一枫说,作家每天在书房里工作,与芸芸众生一样过着普通生活。如果能从自己“贫乏可怜”的日常里面而不是从别人身上发现感兴趣的题材,非常幸运。

反讽中探讨城市生态

《逍遥仙儿》里面的三个家庭,一个是一夜暴富的拆迁户家庭,一个是特别能战斗的知识精英家庭,一个是被迫“内卷”的北京土著家庭。“这三个家庭生活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本身日子都可以过得不错,且每个家庭中的人物都各有所长,他们拥有中国人普遍具备的优点——勤劳、善良、勇敢。按理说他们都应该过得很逍遥、很快乐,但他们就是不快乐。”石一枫说,《逍遥仙儿》在反讽中探讨着一种内在矛盾。

“当人的价值只能在相对单一的认可空间中体现时,这个事儿就不好办。”石一枫说,“虽然人不‘卷’也能活得自在,但我们在社会里想成为拔尖的人,还是得‘卷’。哪怕是打个王者荣耀,想打到王者段位都得‘卷’。”

小说最后,“高知白领”苏雅纹回到家乡,北京近郊拆迁户王大莲也重新选择了回到乡下生活,她们在远离京城的地方做回了自己,成为“人间逍遥的仙儿”。对于这个结局,石一枫表示:“我不太相信她们真的看开了。人们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改变起来并不容易,小说里的人物表面上是看开了,但我认为这主要归因于她们在旧有的生活模式里面受了苦,所以才暂时选择回避。”

平民视角里彰显文学骨气

作为一部北京的“新世情”小说,《逍遥仙儿》讲述着北京普通众生生活,延续着北京文学小人物视角的特征。北京是十分坚持平民视角的文学场合,老舍、王朔等作家笔下写的多是小人物。“这个地方的大人物太多,但文学永远在坚持小人物视角,写小人物的不易,写小人物的尊严。”石一枫觉得,平民视角彰显着北京文学的骨气,这也是这座城市的文学最让人尊重的地方。

北京文学里也隐含着一种传统,即故事性较强。石一枫说,这可能也跟地区人物性格有关。“北京人不能忍受说话时的尴尬和冷场,不能忍受别人在跟自己说话时会感到不舒服,所以北京人总爱跟别人聊好玩的事,即便不好玩的事也尽量把它说得好玩。”较强的可读性同样贯穿在《逍遥仙儿》里。石一枫写小说坚持一个原则——得给人看,做到让人感到“与我有关”。“现在大家都挺忙、挺累,人家花时间看你小说,我们不能折磨人家,这对我来说是职业操守。”

交流环节中,南师大文学院教授刘志权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觉得,《逍遥仙儿》里有着强悍的生命力和非常鲜活的平民立场,石一枫代表着“新北京人”的一种平民品位。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