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满江红》:影史第七,文史垫底? 每日速读
2023-02-21 08:42:55 传统服饰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满江红》,一部目前中国影视票房第七,但文化程度可能垫底的电影。


(相关资料图)

△ 猫眼票房截图

不过似乎也不能这么说,肯定有比它文化程度更低的片子,但动静肯定没它大、花样没它多。鉴于《满江红》电影的戏外翻车实在太多了,大家可能都看过了,我就说点与影片本身有关的。毕竟,《满江红》电影剧本得以通过,获得投资并且吸引来这些主创参与,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请把“无知”背上。这是夸你们呢!毕竟“无知”才是最难的,但凡有一点点了解,就会被“无知”踢出自己的地界……对了,只写戏内,感觉我也写出了平时2-3倍的量,心累啊!

全面崩盘的语文水平

《满江红》词在上个世纪最大的悬案就是真伪之争了。这个争论其实很有名,很好奇这个项目内部竟然没有一个人对此提出过疑问,毕竟这可是故事的基础啊!这直接导致,电影上映后面对这个疑问,电影方没有任何有效的应对之词,可见对他们真不是明知故犯,而是压根不知道啊!

不过这里要说的是,由于电影情节设计上的败笔,导致即便论证《满江红》词是真作,依然不影响电影是文盲。因为早在1937年余嘉锡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最大的疑点就是“不见于宋元人之书,而突出于明之中叶”。除非有新证,否则这点几乎牢不可破,所以主张确为岳飞所作的人也只能说是秘密流传、小范围流传等等。那么,这个电影最高潮的部分就完全失去了它应有的历史力量。

△ 杭州岳庙中的岳飞事迹图画

△ 杭州岳庙中沙孟海所书《满江红》词

此外,原词中还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句,所以即便认为是岳飞所作,那么时间也应该是在岳飞三十岁,也就是1132年前后。但影片里说是岳飞的绝笔,编剧这是生生要把岳飞早逼死十年啊!看看词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句,这是将死之人会用的口吻呢?

没记错的话,编剧还是什么北大教授呢!可不管博士还是教授,《满江红》词至少应该是九年义务教育就应该有的背诵和理解吧,可谁又能指望简繁转换都搞不好的剧组+宣发+商业,能看懂原词里的意思呢?

△ 电影宣发中《满江红》词的错误,网络图片

△ 电影周边众筹中售价318元限量100份的版画

整个剧组都没有发现《满江红》词意与绝笔毫无关系,也是一桩奇事!而岳飞真正的遗言相传为“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 杭州岳庙中的岳飞事迹图画

△ 《岳飞史迹考》

影片里把岳飞遗言称作“鹏举绝笔,以明心迹”,鹏举是岳飞的字,怎么能用来自称呢?而影片里兵卒们却直接叫“岳飞”,飞是岳飞的名,怎么能用来直呼呢?我以为名与字不分的低级错误,只有《陈情令》这种网剧才会犯,没想到堂堂“国师”和北大教授也有这样的毛病。不过大家也有相似之处,就是都有一群粉丝劳工会出来免费洗地,可见水平极为相似。

话说,翟天临是北电博士,然后去北大做博士后,这位编剧是中戏博士,然后去北大当教授。你们拿的剧本可真相似啊!(PS:北大最近翻车有点多啊)

还有还有,岳飞背上的字刺的是“尽忠报国”,这是《宋史》里写的“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将此普遍讹传为“精忠报国”且为世人所知,需要到清朝戏曲、小说大量流行。

剧组非但没做这部分的考证工作,甚至可能连岳庙都没去过吧,因为杭州岳庙里写的还是“尽忠报国”,还写得很大、写了好几遍,生怕游客去了看不到啊!

△ 杭州岳庙

可能有人说,这不是写了纯属虚构的么?但连这么核心的诉求、这么基础的文史常识都偏离了的话,为啥要拍《满江红》?为啥要拍岳飞?换个历史人物蹭不行吗,还是主创想不起第二首爱国诗词了?写个同人文都把这种背离原著的预警OOC打在标签里,一个强调爱国传承的电影,全靠瞎编,还是没文化的瞎编,你们是用无知去爱的么?

金主粑粑如是说:人民日报专访张艺谋,让《满江红》传递出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一种感悟

B站阿婆主路温有一个看法我很认同,这部影片应该是先预设高潮戏全军复诵《满江红》词+流量出演少年将军这两点,围绕着升华和流量倒着去写剧本

我后来看了很多编剧的采访,的确可能佐证是这样打算的,毕竟电影很多吃相几乎写在了明面上。对了,这编剧的被采访欲不是一般的强,后面会出现很多他的被访截图。

△ 《先有了那座大宅子 才讲了

不过我觉得可以再补充一点,这部片子的报道里最早预定是国庆档,后来改到了春节档所以不得不为了合家欢而需要增加喜剧部分,宣传上也是主打这一点,实际上只是叫了线上最火的喜剧明星并且临时加了几个不影响主线的笑点。

△ 《对话编剧陈宇:

金主粑粑如是说:中国电影报道揭秘《满江红》幕后,探索国产电影有效的类型复合之路

一张白纸的故事准备

不过刺杀秦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名为施全,他后来在民间也被尊为神明,享用香火。

△ 施全祠

△ 台湾暖暖东兴庙

陆游《老学庵笔记》里也记录了此事,称“不了事汉”,对此一般有两种解读。一种是说百姓们不理解施全,出言讥讽,一种是说百姓在阴阳秦桧,遗憾施全未能成功。

这段历史后来被写入《说岳全传》等岳飞相关的故事里,正是有这段缘故让很多人在电影还未上映时看简介后很多人以为讲的是施全,结果完全八竿子打不着的一个故事

一些人从刺杀秦桧失败的角度去说,沈腾演的张大原型就是施全。咱就是说,啥叫原型,就是好歹有点经历相似度。电影《满江红》里张大是假意刺杀,情节上是为了铺陈易烊千玺演的孙均取得秦桧信任。这也是情节上最让人诟病的一点,涉及多条人命的部署,只是为了让“秦桧”当着全军的面背一首岳飞的爱国词。你们这好人当得,鲜血铺就的“秦桧”形象洗白之路吗?哪里跟施全一样了!

从电影项目角度,从出场开始沈腾就是“国师”和编剧口中那个串联用的“小人物”,他应该是绝对主角。但我们都知道、我周围的人也都是冲着沈腾去买票,影院的笑声也大多来自沈腾,快到结局了却让他下线,生硬促成了双男主。重要的是,另外的那个男主角色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图啥呢?

△ 《编剧陈宇揭秘

△ 电视采访截图,网络图片

△ 《编剧陈宇揭秘

在《说岳全传》里,施全虽然刺杀失败被斩,但给秦桧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终日神昏意乱”,“旧疾复发”。这才是符合人民群众朴素情绪,也不违背历史基本框架的。编剧看过演义小说么,就《三国演义》,实在不行咱就看看《神雕英雄传》,好好学习一下如何在历史框架下虚构故事

△ 岳飞刺杀插画,网络图片

而电影仅仅是将真秦桧与假秦桧的尸体绑在一起,生硬地制造了所谓爽点,实际上毫无威慑力。更由于导演编剧为了凸显传播《满江红》词比杀奸臣秦桧更重要的自我感动式的立意(这俩根本就不矛盾),片中秦桧十分肯定孙均等人“说好不杀我的”,对于秦桧这样的人既然知道自己不会死,还会害怕贴着一具尸体吗?

而历史上的施全刺杀事件发生在岳飞死后八年,应该与岳飞无关,刺杀理由是“举天下皆欲杀敌人,汝独不肯,故我欲杀汝也”。这种不是为了岳飞而是为了“天下”的义举,而今看来更值得称颂。

不论是哪一个版本里的“刺秦”,都比《满江红》电影更有气节,哪怕只论故事性,也高出电影不少

为什么会选择电影里这个版本的结局呢?编剧在采访里也有过回答了。

△ 《先有了那座大宅子 才讲了

大家不要被编剧走到哪儿贴到哪儿的“高概念情境”之类的词汇唬住,他所谓“高概念情境”就是最后全军背诵,跟小品非得煽情一样。咱就看他想过的几种结局,这其中没有任何一种与历史有关,说明没查史书,也没有任何一种跟岳飞小说有关,明没看岳飞资料,更没有一种是符合观众需求的,说明脱离了群众

我觉得最匪夷所思的是,编剧竟然认为群众想看的是杀掉一个假秦桧?这把观众当成什么人了!观众又不是噬杀的恶魔,恨意必须杀个人才能宣泄,是因为被杀的对象是秦桧才想看啊。更何况,整部电影里死的最多人的是哪一方编剧自己不清楚么。

金主粑粑如是说:电影《满江红》剧本打磨四五年,央视新闻报道张艺谋创作心得

起因不明的山西大院

说了这么多背景上的错误,终于可以说到电影画面了,毕竟这个电影的美术才叫大无语。

江湖传说《满江红》电影投资高达五个亿,除了滤镜根本看不出钱花在哪里的,甚至于这个调色电脑感觉配置都不用很高,那么多明显夜戏日拍的镜头,感觉都像是在误导观众对于“夜戏日拍”手法的理解。毕竟这本来是一个历史久远、同样需要专业技术的拍摄手法,而不是随便加个滤镜了事。

△ 《拯救黑夜:星空、光污染与黑夜文化》

但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画面,都只用粗暴的调色。如今大多数剧组的“夜戏日拍”一般是抢用清晨及傍晚的短暂时间,而不会使用正午,毕竟日光照射的阴影过分锐利,是调色也无法拯救的。至于本片嘛~~用朋友的话来说,镜头里那些强烈的光线造成的阴影,都可以通过角度拿来算剧组是几点开工的了。

室内本来是最容易做夜戏日拍的,因为本身就有一个易于控制光线的环境。但在本片里,即便在室内也没有正确的光线,许多出现了照明灯具的画面里,更是明显穿帮,灯光和角色面部光线完全不一致。这是门口的路灯犯了错,还是剧组的月亮篡了位?

以前大家都夸emo,虽然故事不咋样,主题思想还不怎么高级,但至少摄影出身拍得好看啊。现在……

金主粑粑如是说:新华社专访《满江红》导演张艺谋:我希望永远拍不同的东西

从取景地太原(新造)古城的公告看,剧组是在最热的夏天拍摄,并且只拍摄了2个月(6月20日至8月19日),这个时间里可能还包括了搭景。这活儿干得效率可真高啊,怪不得镜头里阳光明媚呀,这可是一年最热的俩月啊!

△ 太原古县城公告

而且当我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时辰里面的时候,我下巴都要掉下来了。谢谢你们花了几个亿来糊弄我,花了这么多钱,你们滤镜参数好歹按照不同的镜头分别设置,让最后的效果统一下吧!

△ 电视采访截图,网络图片

由于影片后期过了这么一道,导致影片宣发往外吐剧照、视频的时候,一会儿吐加过滤镜的,一会儿吐大白天无滤镜的。我这替人尴尬的毛病,又要犯了!

但这不是最大的槽点,而是南宋的戏用的居然至少清代往后风格的宅子,内部装修甚至像进了哪里的硬木家具市场。如果使用了太原古城原来的宅子,那么没花多少钱,如果是剧组自己搭的景,那么没用多少脑子。正反都透露出剧组的不考究。

选景用的巷道窄到甚至给我一种袖子大点在里面走路都能被刮坏的感觉。

正当我以为这个宅子是不是个无法突破的硬性框架的时候,又翻了翻编剧之前的采访,竟然是先有宅子再有这个电影企划。我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只不过,在不同的采访了,编剧对于这个宅子的来源说法有细微的区别。在《北京青年报》采访里,emo是出于创作形式“先安排盖了一个完整的大宅子”,也就是宅子专为创作故事而盖的。而在《北京日报》里变成了emo“刚修了一个体验式的古建筑”,然后请编剧去走走,也就是说故事是顺带的。在《新京报》里的这个宅子不是“刚修”了,而是“宅子已经放置了两年”,有种重资产闲置拖不得的感觉。

△ 相关新闻截图

我没敢搜更多,我怕说法越来越多,都分析不过来了。这些说法明显是有区别的,毕竟这是一个景区里的宅子,是太原花300亿打造的景区里的宅子,春节期间也的确作为景点营业了。还奇怪地在2月7日暂停开放,当时恢复时间不确定,后来是2月11日恢复的。给出的理由是“防护升级改造”,但影片结束拍摄而解除封闭管理不是上一年的8月20日么?

所以,这个宅子到底算谁的,出于什么目的建设的,咱也不知道,咱也没地儿问。导演在六公主的采访里,也没说宅子,而是说盖了院子,显然是不同的概念。

△ 电视采访截图,网络图片

不管怎么说吧,编剧和导演都没发现知道宋代宅子和这个的山西大院,在气质上相差多少吗?应该是不知道的,就拿影片跟风搞过的话题#满江红秦桧房间是如何设计的#为例吧(秦桧真乃本片第二大流量,哪儿都有他)。

剧组居然好意思拿着清代都不想收的隔扇设计说,这是导演特意安排的,是为了让你们区分不同人物的房间。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观众搞不清楚是因为你们的后期滤镜损失掉了太多细节,以及房间其他部分的布置不足呢?

△ 《营造方式》中的隔扇(宋称“格子门”)

△ 山西侯马金墓中的格子门

△ 山西稷山金墓中的格子门

影片自己宣传上拿出来当卖点的,都搞成这样,其他服化道还需要讨论么?

历史错付的太原古城

非要我给这片子打个分,就是网大水平的服化道,还是N年前的那种网大,毕竟这几年都学会上网直接采购现成的汉服了。

其实从宋代故事清代宅子就可以看出,朝代概念在这个剧组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从文本来是就没尊重过历史。比如,脱口而出的台词“狸猫换太子”,还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都属于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编剧还在采访里特意提到了从张译的扇子,我也是佩服这个编剧,他的被采访欲到底有多强啊,嘴上也不把门,忘了翟天临是怎么露馅儿了吗?

△ 《专访

我们不谈折扇从哪里来的问题,就说宋代的扇子应该是这样子的吗?你这根本不是顺便出门在这个太原景区里买的纪念品么?

何立的这一身装束更是毫无来由,感觉就是随便穿的,库房里随便找的。

更可笑的是#何立的腰#竟然还有热搜,相关产品还有周边,还有分析何立这个角色的善良和情非得已的……离谱,非常之离谱,不管是三观方面还是审美方面的

女性角色就更离谱了。

我们先看这段编剧对于设置女性角色的爹味十足的发言,感觉他就是在恩赐我们一个“巾帼英雄”一样,可真谢谢他了呢!

△ 《先有了那座大宅子 才讲了

这种居高临下的刻板的性别观,自然也在剧情设置和角色妆造上体现出来了。影片处处强调瑶琴这个角色的贞操,但这个人物出场就是露着肩膀、散着头发、扭着身体企图用“陪酒”来换取脱身。沈腾演的张大,开口就问她“跟金人睡了几回”,接着易烊千玺演的孙均逼问方式则是将她推向一群兵卒,并说“弟兄们,伺候伺候”。

可以说表面上瑶琴是“卖艺不卖身”,实际上影片主创早已将这个角色往肮脏下流的方向向观众传达了。她的服装是具有“危险性”的,她的衣服随时会花罗从而将身体大部分肌肤露出来,这本来就是一种最常见的造型暗示。她的发型已经连暗示都算不上了,直接就是明示地在回答“睡了几回”的问题,答案是“刚睡完”。因为没有一个艺伎,哪怕就是一个出卖身体的女性,会梳一个盘起来后又可以抓乱的发型。

△ 南宋《歌乐图》

我给大家一个类比对象,TVB版《封神榜》里的妲己,瑶琴的这个妆扮几乎就是照搬苏妲己的。

但温碧霞演的这个苏妲己并不会给人一种下流的感觉,是因为苏妲己的服装虽然把两个肩膀都露出来了,但观众看得出是一种穿着设计,并不存在滑落的“危险性”。苏妲己也是披着几缕头发,但明显也是经过精心设计与打理,不是被破坏或打乱的。

而雷佳音演的秦桧这个角色,不得不说雷佳音演的很好,有立体感,使得角色更具信服度。这部戏之所以事后不少人反而成为了秦桧的粉丝,跟剧本上正面角色做事缺乏信服度,以及出于市场考虑选角一个喜剧一个流量,形象上不够正气高大,也有很大关系。

除此以外,秦桧暗戳戳加分的地方还有,它变年轻了!按照故事背景设定,秦桧应该有57岁了,而雷佳音只有40岁,电影也没有老化秦桧。网传原本秦桧角色是于和伟出演,于和伟的实际年龄还是小于设定。

剧本也在喜剧化地处理秦桧。编剧在采访以及知乎回答里对于喜剧的作用说得头头是道,那么让秦桧看起来滑稽会削弱角色带给观众阴险狡诈的感觉,令人不对这个角色产生警惕心,反而很容易使一些观众产生亲近与怜爱。那么,某些粉丝出现了令人大跌眼镜的表现,也应该是编剧能去预料到的。

△ 知乎截图

△ 网络图片

金主粑粑如是说:光明网评《满江红》,扎根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叙述才是牢不可破的真理

还有,澄清一点,秦桧有Q版这件事,还真不是那家众筹公司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影片自己一开始就搞了Q版海报

Q版、棉花娃娃、热搜营销演员的身体部位,都是流量经济比较喜欢搞的东西,并且也已经产业化了,这部影片的定位上来说,这些本来就是他们的基本盘。

比起服化道对于历史的无视和乱来,选择太原、宣传太原才是最令人费解的地方。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个在太原的宅子是先于这个影片项目存在的,并且山西大院也是导演所追求的。但山西太原适合讲一个这样的(有定语哈)岳飞故事吗?答案是,不适合!非但不适合,而且有种坟头蹦迪的即视感。

南宋时期,太原早已经沦陷了。而北宋末年宋金曾在太原打过一仗,最后以宋军苦守落败而告终。太原战役对于当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京城之难,其源在于援太原之失利也”,太原失守不仅加速了北宋的灭亡,而且也改变了太原城的命运。自此太原便站在了火药桶边,金元时期城市迅速败落,直到明代才开始恢复。

△ 太原城变迁示意图

所以,剧组在非南宋疆域上的“沦陷区”拍刺杀秦桧还故意放他一马的电影,这不仅是北宋的坟头蹦迪,还是在挖太原城史的伤疤啊……唉,毕竟人家太原花了300亿造的古县城还等着emo的电影拉动旅游呢。新闻说,过年10天县城游客有35万人次呢。只是建议,下次能不能让“国师”搞个靠谱点的本子,否则我怎么觉得他是在笑太原冤大头呢!

不止于此,秦桧和太原还有一段渊源的。

秦桧还在北宋为官时,也就是“靖康耻”还没发生的时候,金兵南下威胁北宋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当时宋钦宗心动了,但是年轻的秦桧却站在了反对割地的一方。当时他的心理盘算是什么样的不得而知,有人觉得当时他还算忠臣,没有开始沉沦,也有人觉得他当时的主张是为了趁机上位。不管如何,割让太原等三镇是秦桧为官初期比较重要的事件,也是他仕途的转折点

唉,这戏是越看越像《秦桧传》了。

△ 秦桧像

这段没有“金主粑粑如是说”了,因为片方自己会借秦桧之口说:莫须有

* 最近的文章 *

-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相关新闻: